日韩欧美视频在线_五月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_日韩AⅤ精品国内在线_欧美日韩午夜大片在线观看

  • <dfn id="axl3o"></dfn>
    <menu id="axl3o"></menu>
      • <address id="axl3o"><nav id="axl3o"><strike id="axl3o"></strike></nav></address>
        
        <pre id="axl3o"></pre>
        1. 【熱評】在“炒茶”面前,“炒茅臺”都是弟弟
          茶友網(wǎng)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一頭大象-普洱茶

          【熱評】在“炒茶”面前,“炒茅臺”都是弟弟

          前幾天,在我們的社群里,有小伙伴提到了一款叫“大益茶”的產(chǎn)品,引起了我的好奇:

          于是我去網(wǎng)上查了一下,發(fā)現(xiàn)還有業(yè)界人士稱它為“茶葉界小茅臺”:

          真正能變現(xiàn)和流通的主要就是“大益”,畢竟有頭部效應(yīng)在……大益被稱為茶葉界“小茅臺”。

          玩大益茶,也就是像炒茅臺、炒鞋一樣,炒一種名叫“大益茶”的茶葉。

          于是,我趕快去研究了一下,仔仔細細地了解了炒“大益茶”的流程、升值空間和底層邏輯之后,我有種大夢初醒的感覺。

          炒鞋?什么炒鞋?

          和炒茶比起來,炒鞋就是個弟弟……

          “炒”茶,到底有多瘋狂?

          大益茶,其實就是云南大益茶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普洱茶。

          一開始,我去大益茶的天貓旗艦店看了一下,感覺雖然偶爾有高價茶,但整體價格也不算貴:

          不過,后來我發(fā)現(xiàn),真正用來“炒”的茶,都不是你能輕易買到的。

          1. “炒茶”到底怎么玩?

          要炒茶,第一步當(dāng)然是購茶。

          一般來說,購茶有三個渠道:大益茶的天貓旗艦店、官方 APP “益友會”,以及線下茶商渠道。

          和炒鞋一樣,想拿到廠家直售的原價茶,是需要在天貓參加抽簽搖號的。

          像下面這款爆款茶“滄?!保l(fā)售量為 5000 提,但最終卻有超過了 200w 用戶參加抽簽。

          第二步,就是時刻關(guān)注茶葉的升值情況,在力求在價格最高的時候賣出。

          那么,怎么看現(xiàn)在你手里這款茶的行情呢?

          和股市一樣,炒茶有自己專門的網(wǎng)站(非大益官方),還有小程序、App 。你想看升跌指數(shù),可以有:

          炒股常見的大盤指數(shù)、K 線,也有,看得人一愣一愣的:

          像我們前面提到的那款“滄?!辈瑁?就可以在這里看到:

          發(fā)售當(dāng)天,市場價格就從 23800 元一路被炒到了 81000 元,峰值比原價足足翻了 3 倍多!

          2. “炒茶”有多瘋狂?

          所以,這玩意到底有多賺,值得大家這么費心費力的跟進呢?

          ① 炒茶升值 20000 倍

          接下來,我們以一款叫做“ 88 青餅”的茶葉為例。

          說實話,雖然有心理準(zhǔn)備,但是在打開頁面的一瞬間還是把我嚇得叫出了聲(原諒沒見過世面的我):

          茶葉,居然可以買到 1500w 元!

          這個價格是個什么概念呢?我們來幫大家計算一下:

          1 件= 12 提 = 7 x 12 片 = 7 x 12 片 x 357 克 = 1500 萬元

          平均下來,現(xiàn)在“ 88 青餅”這款茶, 1 g 就價值 500.2 元。

          再給大家看一下現(xiàn)在黃金的價格,1 g 差不多 488 元:

          1 g 茶葉比同重量的黃金還貴,換了我,寧可供起來都不會喝的。

          如果你覺得上面的數(shù)據(jù)已經(jīng)很驚人了,那你就錯了。因為,如果從升值空間來算,這款茶葉比黃金劃算 5000 倍:

          如下圖所示,如果你在 1988 年買入黃金,那么你的升值幅度是 1887 ÷ 436 ,大概是 4.32 倍:

          但是, 88 青餅在 90 年代的時候,還只值 10 元一餅,也就是 0.025 元 1 g。

          也就是說,如果當(dāng)時購入這款茶餅,那現(xiàn)在升值幅度是 20008 倍!

          當(dāng)然,上面是比較極端的例子。常見的、收益比較好的茶,一般是這樣的,翻個 15 倍:

          再“次”一點的,翻個 5 倍還是沒問題的。

          一般來說,炒茶圈的玩家都是 5 件、 10 件的囤。因此,只要你運氣夠好、流動資金夠多,那么一次賺幾百上千萬都不是問題。

          這么高的收益,怪不得炒普洱茶在經(jīng)歷了 2007 年的普洱茶泡沫、70% 的玩家都被套牢的慘狀之后,還能“重新出發(fā)”,再次被炒的火熱。

          ② 期貨茶

          還是說剛剛那款“滄?!薄R驗槭恰氨畈琛?,再加上供貨量很少,所以一時之間,處于“有價無市”的狀態(tài)。

          在暴利的引誘下,很多人開始炒起了“期貨茶”。

          所謂期貨茶,就是一些賣家自己還沒貨,就先放出風(fēng)聲,說自己能弄到茶,但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都定出去了;如果還有人想要的話,自己有渠道弄到。

          但是,如果你想定,就得立即付全款,不能拖欠。

          交錢后,我給你“開白條”,約定交付日期,到期交茶;交茶之前,你也可以自行進行二次買賣。

          這樣,賣家用一個裝茶的紙箱就能唬住人,獲得大量流動資金,于是連紙箱都成了搶手貨。

          巔峰時期,連一個裝“滄海茶”的箱子,都能賣 5000 ~ 6000 元。


          可能你想問,這么不公平、一看就很容易被騙的局,怎么會有人去做呢?

          還是馬克思爺爺說得好:

          為了 100% 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 300% 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上絞架的危險。

          “炒茶”,為什么能這么火熱?

          說實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普洱茶不僅一點也不貴,甚至還不如綠茶、紅茶等受歡迎。

          但是,熟普洱的“樹越老越香、茶越陳越香”特性,決定了它非常適合“炒”。

          因此,從上世紀末開始,港臺商人就將這股風(fēng)氣帶進了全國最大的茶葉交易市場——芳村。

          甚至可以說,是芳村,或者說是芳村背后的資本成功“炒火”了普洱茶。

          資本們的“炒茶”,大概是這樣的流程:

          第一步,人為制造“供需不平衡”。

          選定一款有噱頭、好炒作的茶,我們就暫時叫它“茶葉 A ”,然后投入大量資金,在市場上拍一批人收購這種茶,讓它先變得供不應(yīng)求起來。

          第二步,人為制造“噱頭”。

          通過輿論的力量,把“茶葉 A 品質(zhì)極好、將來會火”的概念宣傳出去。根據(jù)產(chǎn)品的不同,這一步的手段也非常花里胡哨……

          比如,通過一些專家,告訴目標(biāo)用戶茶葉 A 品質(zhì)多好、營養(yǎng)價值多高,以及有多稀缺,非常值得收藏:

          比如,通過一些精準(zhǔn)的“炒茶圈”自媒體,告訴玩家們,茶葉 A 多有收藏價值:

          再比如,做一些“天價拍賣”,引起大眾的關(guān)注,占領(lǐng)用戶心智:

          2004 年賣出 4000 元/g 的“清宮普洱茶”;2007 年,深圳茶博會上的新茶“錦秀茶祖”賣出了 40 w,合約 800+ 元/g……

          再再比如,搞一些非常轟動的儀式,比如什么“百年貢茶、回歸普洱”,彩旗飄飄、鑼鼓喧天、警車開道、直升機護送……

          知名度上去以后,大家開始到處想買這種茶,但是因為上一步驟中資本的“囤貨”,導(dǎo)致市面上的茶葉 A 很少。

          由此,大家會直觀認識到“這款茶真的很受市場歡迎”。

          這一波操作,不僅能讓喝茶的人認可茶葉的品質(zhì)、自發(fā)買茶;

          更重要的,是給了“炒茶玩家”們想象空間,讓他們覺得讓茶葉很受市場認可、有升值空間。

          第三步,人為制造“暴漲假象”。

          資本們先放出一小部分茶葉在市場上流通,再派自己人去“高價回收”;再放一小部分,再自己“高價回收”……

          幾輪下來,高額的利益讓整個炒茶市場都陷入了狂熱,玩家們被高昂的利益誘惑,紛紛開始投錢。

          通過這種“左手倒右手”的方式,資本們進一步拉高了茶葉 A 的價格,同時也吸引更多的韭菜入局,接下來,就該收割了。

          第四步,也是最后一步:有節(jié)奏的放出囤積的貨源,躺著數(shù)錢。

          這個時候,市場上的價格已經(jīng)被炒到很高了。在不打破整體供需關(guān)系的情況下,把囤積的貨物慢慢出手,就可以獲得最大化利潤。

          總結(jié)下來,就是這樣:

          可能有老股民發(fā)現(xiàn)了,這些動作完全是股市的操作:先龍頭股帶動板塊內(nèi)其他股票上揚,再對敲拉高、自買自賣、縮量拉升。

          當(dāng)資本收割完畢,心滿意足的撤退之時,就是“不舍得出手”的普通玩家們被割韭菜的時候 ——

          沒了資本運作,再加上供需關(guān)系逐漸平衡,市場會逐步恢復(fù)理性。

          到時候,高價買進的茶葉 A ,價格只會逐漸跌落,哪還能找到人接盤呢?

          只能低價出售,甚至全部砸在手里,只有損失慘重的份。

          普洱茶的收割,遠不止“套牢”

          除了被“套牢”,普洱茶還有更多的方式讓你乖乖掏錢,什么中間商跑路、原料真假摻半,還有“知識付費”……

          1. 卷錢跑路,維權(quán)困難

          由于茶葉本身是一種農(nóng)副產(chǎn)品,高價茶發(fā)展的時間又比較短,因此,雖然它的價格很高,但交易卻和一般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一樣“約定俗成”:

          一般不會簽合同,都是以商家的“誠信”做擔(dān)保。

          這很好理解,你去買一百斤小米,會和店家簽一個嚴密的商業(yè)合同嗎?

          因此,很多涉資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交易,都只有一個轉(zhuǎn)賬記錄,或者一張收據(jù)。當(dāng)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很多人都是錢貨兩空。

          去年,炒茶圈有一起轟動一時的“心葉茶軒案”,涉案資金 1 億多元:

          用投資普洱茶的時候,為了方便二次買賣賺差價,就一直把茶葉寄存在心葉茶軒的茶商手中,并約定了在 2020 年 1 月把貨拿走。

          但是,在到期收貨時,卻茶商被告知,因為自己的供貨商卷了自己交的貨款跑路了,因此無法“對單”(也就是對照單子交貨),最后“貨沒到,錢退不了”。

          因為沒有簽訂相關(guān)合同,所以只能算是“民事訴訟”,法院只能判決茶商必須還錢,無法將老板送進監(jiān)獄。

          這時候,只要茶商一口咬定自己沒錢,法院也只能將他列入“老賴”名單,維權(quán)非常困難。

          2. 上游原料魚龍混雜

          炒茶的火熱,也讓普洱茶產(chǎn)業(yè)鏈上下游的交易變得極其火爆。

          在很多茶葉市場上,買賣茶葉甚至都不用卸貨,貨在車上就可以進行數(shù)次轉(zhuǎn)手。

          因此,一些本身就在制茶行業(yè)的炒茶玩家,很容易被高漲的市場情緒煽動、貿(mào)然出手買茶原料,指望著大賺一筆,實則很容易被騙子們用低質(zhì)量的茶騙個“血本無歸”。

          根據(jù)業(yè)內(nèi)人士@老徐談茶 爆料,他曾經(jīng)和朋友在茶葉交易市場遭遇了“以次充好”的騙局:

          花了 40w 買了 5 噸茶,本來想在市場里直接轉(zhuǎn)手賣掉,就可以賺 3w。

          但是,考慮到加工后,再賣給品牌做“貼牌產(chǎn)品”,利潤可以直接翻 3、4 倍,他們就打算拿去茶廠加工。

          誰知去了加工廠才發(fā)現(xiàn),這些茶竟有一半是已經(jīng)“報廢”的茶!

          最后只能認栽,勉強挑出一些合格品加工后出售的,才挽回了部分損失。

          3. 炒茶圈“知識付費”

          乘著炒茶火熱的東風(fēng),還有不少人開始搞起了“知識付費”。

          以下面這個公眾號為例,從去年微信開放付費閱讀以來,這個賬號就開始發(fā)布付費文章,基本篇篇都是很有噱頭的內(nèi)容:

          目前,已經(jīng)發(fā)了 200 篇左右的付費文章,售價在 8 ~ 98 元之間,購買人數(shù)從 30 到 100 人不等。

          我們來把上面的數(shù)據(jù)取個保守值,按照平均收費 30 元,每篇有 50 人購買來看,光這一個賬號就可以賺到 45w 左右。

          而且,像這種賬號有很多,還有更貴的。

          像是下面這個賬號,只有 8 篇付費文章,但是每一篇都是 100 人左右付費。按照 198 元/篇的售價,算下來至少已經(jīng)賺了 16w 了……

          雖然和炒茶收益相比不值一提,但是這些錢可是無風(fēng)險、無投入的純收益,已經(jīng)足夠我們這些普通人眼紅了……

          結(jié)語

          其實,“炒普洱茶”說白了,就是以茶為載體的“類金融炒作”。

          它已經(jīng)脫離了商品的“流通本質(zhì)”,本質(zhì)是一種賭局,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騙局”了。

          當(dāng)然,這種局也并不新鮮:

          十八世紀的郁金香、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君子蘭、九十年代的藏獒、2016 年左右的金錢龜……換湯不換藥的套路,換湯不換藥的“瘋狂”。

          金融作為一種客觀的經(jīng)濟活動,本身是無罪的;真正有罪的,是利用金融損人利己的人。

          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未來都能對“熱炒”的東西保持理性和警惕。記住佟掌柜這句話:

          幻境再美終是夢, 珍惜眼前始為真。

          參考資料:

          《大癲狂: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查爾斯·麥基

          《為何股市總是如此瘋狂》-韓和元

          《三萬炒到上百萬,誰是普洱“金融茶”最后的接盤俠?》-紅星新聞任江波

          《一個茶餅賣12萬!芳村十五年“瘋狂” 炒茶史|| 深度》-無冕財經(jīng)

          《萬字行業(yè)揭秘:普洱茶的炒作邏輯》-六月雪山

          《君子蘭、普洱茶、郵幣卡、藏獒等泡沫的啟示:要暴富,先研究泡沫》-復(fù)利魔方

          原文標(biāo)題:《比“炒茅臺”還瘋狂,60斤茶葉賣1500萬,扒一扒魔幻“大益茶”》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運營研究社(ID:U_quan),作者:仵靜文,設(shè)計:瓜瓜,部分圖源網(wǎng)絡(luò)

          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