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帝芙特杯”第四屆“全國優(yōu)秀茶葉科技工作者”——魏新林
為大力弘揚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chuàng)造的良好風尚,激勵會員積極為我國茶葉事業(yè)作貢獻。2018年中國茶葉學會評選出了10位“全國優(yōu)秀茶葉科技工作者”,今天先為大家介紹的是上海交通大學魏新林研究員。個人簡介魏新林,男,漢族,1971年7
晨暉和“壓箱底”品牌的林玉成合作,把28年的制茶經驗再一次付諸實踐,潛心研發(fā)收藏級老白茶
老,一定是讓人又愛又恨的一個字。老于女人太殘忍,在此不做討論。但,看到18歲的易洋千璽成年時的模樣,再看看自己下垂的胸肌和凸起的肚子,男人們又真的不怕老嗎?我們不怕的老,是時間賦予人和物的那種無法超越時空的安定、安然和安心。那種老,是時間給予
肖益平:以大師之茗,揚湘茶之名
為獻禮湖南省茶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三十周年,慶祝白沙溪茶廠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肖益平被評為首批“中國制茶大師”,2018年12月12日,白沙溪“大師益品”三年陳茯磚茶全國尊貴上市。制茶大師的加冕之作,湖南黑茶的年度產品,于萬眾矚目中完美
朱泥名家中青輩實力派紫砂藝人·李漢東 - 朱泥高德鐘
鐘壺是清代紫砂壺。此壺是大亨所創(chuàng)光素造型代表作中的又一佳器。器形端莊穩(wěn)重,比例協(xié)調,結構嚴謹,泥色溫潤。技藝手法的表現已達紫砂傳統(tǒng)基礎技藝的巔峰。壺身手感極佳,觸摸舒服,造型簡潔質樸。紫砂大師顧景舟曾在《宜興紫砂珍賞》中對的德鐘進行贊賞:德鐘
蘇東坡與茶
宋代蘇東坡不僅是一位大文學家,也是一位熟諳茶道的高手。他一生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并為人們留下了不少雋永的詠茶詩聯、趣聞軼事。趣事一:東坡烹茶,獨鐘金沙泉水,常遣童仆前往金沙寺挑水,僮仆不堪往返勞頓,遂取其它河水代之,但為蘇東坡識破。后來蘇東坡
老舍與茶
著名作家老舍生前曾多次說過:“喝茶是一門藝術”。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著名作家。話劇《茶館》是老舍在1957年創(chuàng)作了,是他后期創(chuàng)作中最為成功的作品。也是當代中國話劇舞臺上最優(yōu)秀的劇目之一
一任天真 李桂榮:心外無物,茶外無茶——一生癡心只為茶
2018中國(深圳)國際秋季茶產業(yè)博覽會將于12月13日-17日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正式開幕。一任天真憑借其優(yōu)異品質成為2018深圳秋季茶博會指定接待用茶。李桂榮先生,既是一位企業(yè)家,亦是“一任天真”茶品牌創(chuàng)始人。作為一位經營色母企業(yè)十多年的企
鄭炳基:一個潮汕人的茶企故事
聚焦茶企新模式系列報道策劃:中國普洱茶網編輯部本期人物:云南普洱茶(集團)有限公司掌門人鄭炳基稿件采寫:羅春燕“企業(yè)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如今,云南普洱茶(集團)有限公司,不僅參與了政府的“精準扶貧項目”,而且與普洱茶學院合作,開展“校企合
杭州茶廠張一民榮獲“中華匠心茶人”稱號!
上月,2018中華茶葉巔峰論壇在京舉辦。杭州茶廠傳人及前董事長、杭州市茶產業(yè)協(xié)會會長、杭州市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張一民,攜手王明順、戚國偉等15位茶葉大師,榮獲“中華匠心茶人”稱號!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學術與宣傳部部長陳永昊發(fā)表致辭6
云天閣總經理李云一行廣東拜訪李雪女士
安化妹子在德慶——云天閣總經理李云一行廣東拜訪李雪女士12月10日李總一行來到了廣東省德慶縣拜訪在此經營云天閣安化黑茶的安化妹子李雪。德慶位于廣東省中部偏西西江中游北岸,這里水陸交通方便,國道321線、省道悅懷線、西江大橋等路網遍布全縣,南國
陸游與茶
陸游與茶陸游與茶說起歷史上詩人有哪些愛茶成癡,這里就不得不提起陸游了。陸游不僅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也是宋代著名的茶人。他出生茶鄉(xiāng),做過茶官,晚年又歸隱茶鄉(xiāng),并以陸氏桑苧家風自詡,對茶傾注了無限深情,自號茶神。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300多首茶詩,是歷
歲月獨品 茶享匯
可交之人不無聊,所見之物皆有價。茶享匯主人:李君NOZUONODIE,是君姐給我最深的印象。作:不安分守己、任性而天生愛折騰??臻g是人的載體,茶享匯的空間也是“作”到了極致。雙標并行的外飾面在洞企石路傳統(tǒng)的茶葉市場顯得格格不入,特立獨行。路過
近代名人與茶的的故事
一、毛主席與茶毛主席一生喜愛喝茶,他精通中國歷史,自然深知茶道在中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從歷史遺留的照片中可以看出,毛主席多次會見外賓都在桌邊擺著一杯清茶,可以說,茶,是中華民族的國飲。二、汪曾祺——“我對茶實在是個外行。”這是汪老謙虛的托詞。
關于茶文化的人物:楊行吉:從臨滄茶業(yè)的開拓者到普洱熟茶的發(fā)酵大師
我喝熟茶比較挑剔,市面上一般的熟普很難入眼,一次偶然的機會,喝到一款難得的口感醇厚柔棉,溫和甜潤潤的普洱熟茶,細問來源,才知道這款熟茶大有來歷,制作這款熟茶的茶人更加了得:楊行吉,安徽人,高級農藝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1963年畢業(yè)于
關于紫砂界的人物:一門五人皆是泥繪高手!
紫砂泥繪技藝,在清代發(fā)展乃是最為巔峰的,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曾給大家介紹過一些泥繪作品。而少有人知的是,紫砂界出名的泥繪高手,現今可見的百萬、近千萬級別的傳器,皆是出自于清代的楊氏一家。他們便是楊季元、楊季初、楊履乾、楊履康、楊履曾。從名字上亦
一片冰心付清茗——記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一級研究員陳宗懋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千百年來,中國人種茶、飲茶,向世界傳播著茶文化。讓中國茶走向世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一級研究員陳宗懋功不可沒。在杭州梅靈南路的一片茶園邊,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記者在一間辦公室里見到陳宗懋。85歲的他留一
上世紀四十年代叱咤上海灘的紫砂大師
上世紀四十年代的上海,最出名的紫砂藝人是誰?顧景舟?范大生?都不是,他叫【唐鳳芝】,在紫砂壺史上,這是一個被淹沒的名字,致使其在民國乃至宜興建廠的紫砂制壺名家中缺席。唐鳳芝,清末民初出身于紫砂世家,16歲隨其父唐順洪學藝,他構思創(chuàng)作力極強,有
走進藝人 | 生活需要一雙善于發(fā)現美的眼睛 —— 顧斌武
紫砂藝術的發(fā)展不能脫離社會而單獨存在。在現代社會又該如何發(fā)展紫砂藝術呢?工藝美術師顧斌武(顧小斌)在他的《論現代陶藝藝術》一文中,回答道:首先要有新的創(chuàng)作理念,要會綜合運用陶瓷工藝,把現代的審美法則溶于創(chuàng)作之中。從小就跟隨紫砂花器大師的父親顧
共賞妙器神韻 ,同享紫砂人生---王小妹(國家級工藝美術師 )
人們喜歡紫砂文化,是因為紫砂文化是中華民族藝術,她蘊育著吾國文化至善至美的精粹和精神,必須高定位和敬畏。古人惜茶愛壺,就是一種敬畏心態(tài),絲毫的褻瀆玷污,都應該有罪過感。視紫砂這門傳統(tǒng)藝術為國藝,給她以應有的足夠的尊重和敬畏。這至少是熱愛紫砂藝
發(fā)揮余熱的茶界老干部
胡舜齡原上海市茶葉進出口公司工會主席現任“上海市茶葉學會”副秘書長火娃:您是從何時開始從事茶事業(yè)的?胡老師:其實我在這個行業(yè)已經40多了,從當兵回來以后先在茶葉進出口總公司擔任黨委書記,后來崗位需要被派到了一線做廠長,直到現在退休還在茶葉學會